C-TRIZ创新国际认定

关于C-TRIZ水平国际认定



C-TRIZ创新能力水平认定依据檀润华教授创建的C-TRIZ理论体系(发明过程解决理论,参考书目:202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C-TRIZ及应用——发明过程解决理论》)。该理论是在扩展前苏联阿奇舒勒的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并在企业广泛转移应用的实践中形成的,是以系列敏捷发明过程有机构成的技术创新理论。C-TRIZ水平认定以考核、评价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准确的理解、运用、推广C-TRIZ的能力为目标,以考核技术创新方法应用与咨询能力等级(A系列,C-TRIZ创新工程师系列)和技术创新方法培训能力等级(B系列,C-TRIZ创新培训师系列)两种能力为手段,精细划分知识范围和创新能力考核标准,促进工程技术人才创新能力提升与培养、推进技术创新方法转移应用。

C-TRIZ水平认定覆盖的创新能力范围不含原有创新工程师一级、二级、三级以及培训证书的认定过程。

目标:科技创新、方法先行、持续改进、服务社会


创新能力认定体系关系与架构

C-TRIZ创新知识与能力国际认定体系简介

1. 基本定位

C-TRIZ——发明过程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cess Solving),又称工程化TRIZ(Engineering-oriented TRIZ developed in China)。该认定体系以C-TRIZ/TRIZ在中国2000家企业成功推广应的实践为背景,以C-TRIZ理论体系为知识基础,以满足中国与世界各类企业对创新方法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目标专门设计。

C-TRIZ创新知识与能力认定体系与世界上已有的MATRIZ、I-TRIZ、AI-TRIZ、xTRIZ认证体系不同,能为企业工程师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一种差异化选择。具体表现为:

1) C-TRIZ是以创新结果为导向的理论体系。C-TRIZ中每一个发明过程的输入是企业内外部变化,输出是新技术或新工艺,经后续开发可形成新产品。因此,引入C-TRIZ 的企业其新产品开发过程能显示C-TRIZ的不可替代作用。

2) 发明过程是企业主创新过程的一部分。即C-TRIZ中的发明过程已融入企业主创新过程,并成为企业主创新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发明过程是流动的子过程。根据企业内外部变化所引发的初始创新机遇的不同,工程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发明过程。因此,C-TRIZ中的发明过程称为敏捷发明过程。

4) TRIZ解决发明问题的优势依然存在。C-TRIZ边界大于TRIZ且完全覆盖TRIZ,TRIZ依然是C-TRIZ内部解决发明问题的方法。

5) 知识与能力同等重要。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通过课内学习实现;能力的提升通过案例、讨论,并通过可能的企业新产品开发现状改变来实现。团队型师资将对知识的传播和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2. C-TRIZ与TRIZ的异同

2.1 基石不同

基石或第一性原理不同。TRIZ的基石是发现与解决发明问题。C-TRIZ的基石是确认与构建发明过程。TRIZ是C-TRIZ的核心部分,即每一个发明过程应包含至少一个发明问题的发现及解决。如图1所示。

图片1.png


图1 基石转换

      由于C-TRIZ与TRIZ基石已发生了转换,C-TRIZ研究的边界已大于已有TRIZ,其理论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

2.2 基本过程不同

C-TRIZ的基本过程为敏捷发明过程,该过程可分为初始机遇发现、领域问题发现与解决、转换领域问题的解三个子阶段。C-TRIZ基本过程包含了TRIZ解决发明问题的过程,即从企业主创新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发现的领域问题(发明问题),应用TRIZ解决,其结果为领域问题的解;在C-TRIZ过程中,该解要反馈到主创新过程的关键阶段,即出现问题的阶段继续处理,之后产生解要经行企业评估,通过的解称为领域解,属于高水平的领域发明。经过企业主创新过程的后续阶段,领域解转变为创新产品。

C-TRIZ的典型特征——敏捷发明过程具有流动的特性。即在应用主创新过程所完成的每一次产品创新过程中,敏捷发明过程可能要应用一至若干次;且关键阶段不同,所选择的敏捷发明过程也不同。后续的开发过程中可能还遇到发明问题, 选择某一发明过程继续解决。因此在一次产品创新过程中不止一次应用敏捷发明过程。因此, 敏捷发明过程是一种处于流动状态的过程,以主创新过程为基础,根据需要选用敏捷发明过程,之后继续主创新过程。

由于关键阶段既属于企业主创新过程,又属于敏捷发明过程,因此,敏捷发明过程已与企业主创新过程融为一体,保证企业主创新过程体现TRIZ有效解决发明问题的优势。

3. C-TRIZ知识体系及学术影响

自1998年始,在檀润华教授带领下,中心团队引进TRIZ后发展出了C-TRIZ。2002年、2004年、2010年檀润华教授分别出版了《创新设计-TRIZ:发明过程解决理论》、《发明过程解决理论》、《TRIZ及应用》,完成了从西方国内引进TRIZ的过程。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根据政府与企业对推广应用TRIZ的需求,2012-2018年出版专著了《理想化六西格玛原理与应用-产品制造过程创新方法》、《破坏性创新技术事前产生原理》、《功能设计原理及应用》、《基于TRIZ的机械系统失效分析》、《专利规避设计方法》。在总结多年理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2020年,檀润华出版了《C-TRIZ及应用-发明过程解决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完成了C-TRIZ理论体系的构建。



图2 C-TRIZ 发展历程

C-TRIZ将发明过程分为11类:基本发明过程5类、辅助发明过程3类、核心发明过程3 类。基本发明过程包括类比过程、冲突解决过程、功能综合过程、物质-场综合过程、技术预测过程;辅助发明过程为裁剪再造、集成驱动与专利规避发明过程。核心发明过程为问题导向发明过程、目标导向发明过程、过程再造发明过程。根据11类发明过程的分类,构建图3所示的敏捷发明过程体系。



图3 C-TRIZ体系


中心团队在TRIZ领域已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在包含SCI、SSCI、A&HCI以及CPCI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截至2021年7月以TRIZ为主题共检索到记录1722条,其中按照贡献量排序,中心有多位研究人员进入世界前二十名。其中,檀润华教授以74篇著作高居榜首;在Scopus数据库中,截至2021年7月以TRIZ为主题词共检索到记录2748条,檀润华教授以100篇著作高居榜首。